返回首页

超简单古装发型,小女孩

来源:www.nsftxs.com  时间:2023-07-15 16:34   点击:294  编辑:admin   手机版

一、超简单古装发型,小女孩

你好,以下是用橡皮泥捏古代公主的步骤:

1. 准备橡皮泥,选择肤色橡皮泥作为公主的脸部和身体,选择其他颜色的橡皮泥作为公主的头饰和服装。

2. 捏一个小球作为公主的头部,在头部上面插上一根牙签,这样可以方便固定头饰。

3. 用手指压扁头部,使其变成椭圆形,然后用工具细化头部轮廓,包括眼睛、嘴巴、鼻子和耳朵。

4. 用肤色橡皮泥捏一个小球作为公主的身体,然后在身体两侧分别插上两根牙签,这样可以方便固定衣服。

5. 用肤色橡皮泥细化公主的手臂和腿部轮廓,然后将其固定在身体上。

6. 用其他颜色的橡皮泥捏出公主的头饰和服装,并将其固定在公主的身体上。

7. 最后,用工具打磨整个公主的身体和头部,使其光滑。

这样,一个简单的古代公主就完成了。

二、简单好看的古装发型儿童男

 女子十二岁称为金钗之年,女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;男子12到15岁期间,称为舞勺之年...

女子13岁称豆蔻年华,15岁称及笄之年,16岁称碧玉年华,20岁称桃李年华。

古代人在年龄的称呼上特别讲究。比如豆蔻年华、弱冠之年、杖朝之年等等,都是形容人的年龄。

三、简单的儿童古装头发

人们常把额前垂留的头发叫做“刘海”,各式各样的刘海是千变万化的发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据说,额前的头发之所以被称为“刘海”,与神仙刘海有关。?

相传古时有位仙童叫刘海,他的额前总是垂下一列整齐的短发,显得童稚、可爱。后代画师所画的仙童肖像常以刘海为样。在著名的民俗画《刘海戏金蟾》中,他额前垂发,骑在蟾背上,手舞一串铜钱,显得天真活泼。此后,小孩或妇女额前留的短发,便称为刘海。古时的刘海一般只有孩童和妇女才留,男子是通常没有刘海的。

当然,关于“刘海”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,认为刘海原本是“留孩”,即指小孩子所留的头发。古代女孩15岁时便盘发插笄表示成年,男孩则于15岁时束发为髻,到20岁时举行表示成年的冠礼。在未成年之前,小孩子的头发大都是自然下垂的,所以人们用“垂髫”、“髫年”代指儿童或童年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的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指的就是老人(黄发)小孩(垂髫)都非常快乐。不过男女孩童所留头发是有区别的:男孩留的是额上左右两角的胎发,称之为“兆”;女孩留的是垂于额头中央的胎发,叫做“髦”。这种孩童时代所留的头发,统称为“留孩发”。有的女子待到成年以后,为了让自己的发型更好看,依旧让额头上的头发自然下垂,保持着留孩发,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刘海。

到了唐代,民间产生了“刘海戏金蟾”的传说故事。由于“刘海”与“留孩”古时发音基本相同,而“留孩”又本为口语俗称不太雅观,故书面文字就常把它写作“刘海”。

四、古装发型教程 儿童简单短发

发夹式盘发:  

 1、扎马尾

 2、头发向左绕,按头发长度决定绕多长,绕成两股  

 3、上边一股头发再绕过来

 4、将发梢埋进头发,用小夹子隐藏

 5、将头发规整成自己喜欢的弧度

 6、开始用发夹造型,插入发夹

 7、转一个弧度之后将发簪埋进去

 8、收尾 

古典漩涡式盘发:  

 1、先将头发扎成马尾

 2、将头发卷紧,向左绕  

 3、向下绕,目的是盘成一个圆

 4、将发尾塞进盘好的髻中

 5、用发簪挑起一络头发

 6、将发簪插进头发内的皮筋里

 7、完成

8、也可将发簪另一端插出来,记得要压一络头发在下面,这样盘得更紧

优雅晚式盘发:  

 1、先将头发扎成马尾

 2、头发向右绕,注意,此时不以皮筋为中心了,而在皮筋上面  

 3、再向左绕

 4、再向右,就这样绕来绕去,直到把所有的头发都盘进去

 5、把发簪插入皮筋里,并且把皮筋位置向上拉一点

 6、簪子向上插入头发中

 7、换个角度

漩涡式青春盘发:

 1、扎马尾

 2、头发向左绕,用手把皮往上弄一点,省得埋在头发里找不到了,我的皮筋是黑色的,为了大家看清楚,所以用画笔描成黄色   

 3、头发再绕过来

 4、头发绕到了皮筋的位置

 5、把绕过来的头发塞到皮筋里面,等于用皮筋把它们捆住

 6、捆过来的头发继续向左绕一圈,注意后面一圈的头发要在第一圈的后面绕

 7、把这个发尾继续塞到这根皮筋里面,用皮筋把它捆住

五、可爱的古装发型儿童版简单

一,双丫髻。 宋代少女一般以梳双髻为多,即在头上或在额旁梳成两个小鬟。宋代黄庭坚有:“学绾双鬟年纪小”和“云鬟垂两耳”诗句。

宋代晏几道诗有:“垂螺拂黛清歌女”、“犹绾双螺”,其他如“两两青螺绾额旁”、“双螺未合”,以及吕滨老诗:“起来重绾双罗髻”等,都是形容还未到梳成发髻时的少女发饰形式。

二,垂鬟分肖髻。 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,将发分股,结鬟于顶,不用托拄,使其自然垂下,并束结肖尾、垂于肩上,亦称燕尾。

据《国宪家猷》记载:“汉明帝令宫人梳百花分肖髻。”在唐代常作为处女发式标志。

三,双挂式之梳编法。 这种发式 多用于宫廷侍女、丫环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。是将发顶平分两大股,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,相对垂挂于两侧。

据记载从秦开始,延续及近代,其中最典型的是双丫髻及双挂髻,这种发式在存世的古画中特别多见。

敦煌千佛洞供养人之侍女与阎立本〈列帝图〉之宫侍,皆类似这种发式。其变化一般有“双丫髻”、“垂挂髻”、“双平髻”等。

六、超简单古装发型儿童

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称谓

襁褓:不满周岁。

孩提:两至三岁。

始龀、髫年:女孩七岁。

始龀、龆年:男孩八岁。

说明:根据生理状况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这时叫“龀”,“龆年”或“髫年”。

总角:幼年泛称。

垂髻之年:指儿童。(古代小孩头发下垂,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。)

黄口:十岁以下。

幼学:十岁。(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,人们就截取“幼学”二字作为十岁代称。)

金钗之年:女孩十二岁。

豆蔻年华:女子十三岁。

志学:十五岁。(《论语》: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……”)

及笄:女子十五岁。(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女子十有五年而笄。”)

碧玉年华、破瓜之年:女子十六岁。(旧时文人拆“瓜”字为二八纪年,谓十六岁,多用于女子。)

弱冠:二十岁。(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二十曰弱冠。”)

桃李年华:女子二十岁。

花信年华:女子二十四岁。

而立:三十岁。

不惑:四十岁。

天命:五十岁。(《论语》: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“)

知非之年:五十岁。(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伯玉年五十,而有四十九年非。”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,不断反省自己,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,后世因而用“知非”代称五十岁。)

耳顺、花甲之年:六十岁。(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,可组成六十对干支,因而称作“六十干支”或“六十花甲子”,所以六十岁又称作“花甲之年”。)

古稀:七十岁。(杜甫《曲江二首》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)

耄耋:八十、九十岁。(《礼记·曲礼》:“八十九十曰耄。”人们根据这解释,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、九十岁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上一篇:返回栏目
热门图文